Q:何謂抑制率? |
|
若檢測的樣品中含氨基甲酸鹽劑及有機磷劑等農藥時,乙醯膽鹼酯酶的活性受到抑制,吸光值的變化減緩。以對照組做為基準,由降低的吸光值可計算出乙醯膽鹼酯酶受抑制的程度,進而可估算樣品之農藥毒性。 |
Q:抑制率是如何計算出? |
|
對照組之吸光值 - 樣品之吸光值 |
Q:生化法的合格標準是如何制定出? |
|
現行生化法的判讀標準,是由台北市衛生局會同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及相關局處,於 1993 - 1994 年間進行生化與化學兩種檢驗併行之聯檢制度,即先於市場進行生化快篩攔截農藥殘毒超標(enzyme inhibition positive, EIP)蔬果,再取樣由衛生局以化學法複驗後,依「安全容許量」標準判定樣品是否違規。以此為依據訂定酵素抑制率 45%為生化法之「超標標準」,實施迄今已 20年。 |
Q:結果如何判讀? |
|
抑制率 ≧ 45% 者:具有有機磷或氨基甲酸鹽類農藥殘留,不建議食用。 抑制率介於 35%~45% 者:具有部份有機磷或氨基甲酸鹽類農藥殘留,建議多加清潔後再食用。 抑制率 ≦ 35% 者:屬合格範圍,無安全疑慮。 |
Q:哪些產品可以檢測? |
|
目前已可檢測 200多種以上之蔬果、茶葉、稻米、新興蔬菜、辛香作物及中草藥等農產品。除少數特殊樣品外,大多數農產品都可以檢測。 |
Q:有哪些樣品無法檢測? |
|
蔬果:綠芭蕉、楊梅。 香辛料:薄荷、迷迭香葉、皮薩草葉、來姆皮、薑黃粉、百里香葉、鬱金香粉、甘草粉、山艾葉。 中草藥:甘草片、當歸、川芎。 |